五大版块 | 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

 

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 

◆主办: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
◆协办:浙江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朵云轩、春秋版画博物馆、虚苑e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东方学视觉文化研究所
◆展览时间:2018年1月19日——2018年3月11日
◆开幕时间:2018年1月19日上午10时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 4、5、6、7、8、9、10号展厅、中央大厅、天光长厅

 

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
 以“水文化”为核心理念,
以“水印版画”为核心载体,
共分为五个篇章:


版刻千秋——中国传统水印版画;
汲古镌今——中国现当代水印版画;
东方意蕴——中国木版年画与浮世绘;
湖山胜概——西湖主题水印版画;
拓山印湖——公共艺术项目。

 

 

版块一
版刻千秋——中国传统水印版画

中国水印版画技艺历史悠久,版画文化与社会、政治、宗教、民俗、艺术等各领域都有密切关联,也因此促成了自身的成熟和流变。该版块主要以代表性的古典版画图像、大型雕版实物装置作品以及古籍文献呈示水印艺术的演进历程,为整个大展提供一个悠远的时间背景。

琵琶记 明万历起凤馆刻本 浙江图书馆藏

众所周知,雕版插图是古代佛教、典籍、艺文、方志、舆图、科技等文化信息得以传播普及的主要形式,其中范围最为广泛、效应最为久长的当属佛教,时至今日还有专事刻经的机构一直在营运。此次将展出汉传、藏传以及西夏时期的不同经卷,即反映版画艺术传播的广远性。各类古籍插图中最具中国传统人文内涵和审美成就最高的部分还属明清时期的小说、传奇,这些精美而富含情节意味的插图既是传统智慧和民间技艺的结晶,在世俗生活的流播过程中又对建构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趣和价值导向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 明崇祯十二年刻本 浙江图书馆藏

随着传统水印技艺的不断精进,“书画仿制”体系也应运而生,这一版块将纳入从历代各类书画谱发展到后世以书画仿制见长的“荣宝斋”“朵云轩”专营机构,再到以技艺传承和艺术创作实践为主旨的“紫竹斋”(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工作室,这一脉络与当代水印的审美和技艺发展历程最为切近。此外,展览还特别选取陈洪绶《西厢记·窥简》一图为蓝本,以动漫、影像手段进行活化再造,挖掘历史图像的表现潜力,探寻古今图像传播和接受方式的内在关联。

 

版块二
汲古镌今——中国现当代水印版画

“汲古镌今”是“水印千年”框架内体量最大的子项目,基于“活化传统”的宗旨,梳理和勾勒中国现当代水印版画的演变脉络。经典作品的部分将集中展示浙江、江苏、安徽、北京、四川、云南、广东、黑龙江等各个地区水印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勾画1950年代至2000年间中国现代水印版图概貌,并借此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水印技艺第一次生成、迁播、流变的历史。其中,特别推出数位中生代艺术家专题,通过他们各自有代表性的创作方式,呈现水印艺术历久弥新、柔韧而强大的内在精神。新生代部分,则着重强调其“自主、自省、实验、开拓”的态度,展现活跃于当下的各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不确定的真实 陈琦 97×97厘米 2015

在此基础上,我希望借助“水印”文化作为思考和实践的途径,探讨水印艺术的创作边界,探索传统技艺与当代活力的连接点,实现传承和延续文化血脉的目的。通过前述项目,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使传统和现代版画的边界更模糊一点。因为在既定概念中,中国现代的版画创作源自鲁迅先生于1930年代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而中国的传统版画是一种图像的复制技艺,没有原创性可言。如果将艺术家从起稿、制版到印制成品的实施产物称为做“创作型”作品,那么不要忘记,传统版画是靠多人的协作来完成的,这种协作性可谓“强强联合”,集中了最优秀的画师、刻工、印工,最后最好的一部分才能完成有机融合、升华。我们不能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的作用,否认其原创价值和艺术品格,一旦从这种割裂态度出发就会进入程式化的认知轨道。如果我们以当今世界“分工协作”的眼光去审视传统版画的制作过程则会有全然不同的理解,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即是众人阶段性协作的产物。如果以往历史中会存在如王阳明一般全才似的人物,最主要的一个前提是当时的社会总体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一个人与其想掌握所有知识面,不如掌握住他最擅长的一面,才能真正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

我们还应该看到,既往的复制版画、创作版画的划分在曾经的历史环境中是有效的。前一代木刻家经受“五四”新风的洗礼,他们首先是有人本思想的个体,有造型能力,同时学习欧洲木刻工艺,其作品见效很快,可以直观展现出个人的能动性,这在当时无疑是极具号召意味和感染力的。然而,一旦涉及水印技艺时便因为材料和技术门槛而存在障碍,水印因此成为鲁迅要去抢救的文化“遗产”。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当前仍需要坚持用这种观点来检验版画艺术的时代性和生命力。

 

版块三
东方意蕴——中国木版年画与浮世绘

在中国民间传统年画部分,除能见到杨柳青、桃花坞、漳州等各个地区典型作品外,还有一部分“半印半绘”样式的展品,如山东扑灰年画等。与人们熟知的节庆画那种热烈吉祥的审美追求不同的是,这部分展品在形制、题材等方面鲜明体现人伦教化功能或是文人绘画意趣,呈现出民俗民间与书画元素的融合状态,反映了传统水印技艺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的丰富可能性和强大的实践力。


封神榜八条屏 143×34厘米×8 聚祥成李记 春秋版画博物馆藏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典型的日本浮世绘是在受到中国水印版画技艺影响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面貌。同时,作为一种市井风情型的绘画样式,日本浮世绘与我国民间年画等民俗版画在传播效应和呈现样态上有相当的可比性。展览以“水性木版”为连接点,展示两国具有代表性的,以及元素相互影响的转换阶段作品,借此唤起人们对东方古国共通的文化精神及其生命力的认识。


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 1830年 葛饰北斋 春秋版画博物馆藏

 

版块四
湖山胜概——西湖主题水印版画

2016年8月,浙江美术馆成功策划并实施了“湖山胜概——‘水印千年’启动展”,当时以G20杭州峰会为契机推出这一西湖主题的水印版画展览时,主持工作副馆长应金飞就意图检验前述观点。就资源而言,我们既有历史文献,也有现当代创作,但如果将之简单处理为东方符号的堆砌和画作的罗列则会失去真正的湖山神韵。因此,在展陈语言和内容方面我都进行了一些突破性的尝试,目的是将新颖的陈设手段融景观、历史、文化与传统技艺于一体,不仅观照于古今西湖的历史变迁,更形象化地凝练了西湖的诗意特质。其中重点的举措有两个,一是引用了“册页”概念,在“烟波澹荡”版块先以传统册页形制连缀起新创作的西湖主题水印作品,再将册页以托架承载,突显其“水波粼粼”的视觉之美来契合西湖意象,以此作成为展厅的视觉中心;二是《新湖山胜概》的集体创作,此件巨幅拼合作品以当代观念激活历史文献,从时间、空间、性格等多维度营造文化解读的可能。


“水印千年”启动展之“湖山胜概”现场照片

最终,“湖山胜概”被文化部评为2016年全国美术馆8个优秀展览项目之一,先后得到了日本、德国及我国香港地区等艺术机构的认可和邀约。通过2016年到2017年期间关于启动展“湖山胜概”的推进实践,对当代文化建构语境下传统叙事的思考也日渐清晰。事实证明,地域和历史问题并非当代中国展览走向世界的关键阻滞,展览的国际性和当代性需要更恰当的策展思维来实现。


“水印千年”启动展之“湖山胜概”现场照片

 

版块五
拓山印湖——公共艺术项目

“湖山”为历代文人对杭州城市空间诗意精神的形象概括。“拓山印湖”是提炼水印与中国传统碑拓技艺中的标志性手段——“印”与“拓”为实践方式,择取历史人文遗迹丰富的吴山和西湖水域的经典景观构成“湖山”现场,通过公众在地体验的方式,唤起参与者对中国美学血脉的体认、文化精神的再认识。


拓山印湖 现场

前期通过与展馆内场遥相对应的外景场地创作,将“活化传统、创新继承”的展览宗旨在个体与公众、历史与当下的开阔精神场域中聚焦、深化。从形态而言,它与画作形成了相宜的动静关系;从观念而言,“拓山印湖”将与2016年的启动展“湖山胜概”形成呼应,“见山还是山”,在观念和形态方面再度转换、丰厚、提升。艺术家以“大地为版”“自然为版”“时间为版”,以各种人文印迹与自然造物为素材,“拓历史、拓万物,拓众生、拓天下”,今后这一在地项目还将随着展览持续流动至各地,如“一带一路”轨迹等,在世界各地陆续实施。


拓山印湖 现场

此次“拓山印湖”的静态成果固然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活态过程更具公共性和话题性,通过媒体介入和现场互动成为一个公共文化事件。观众可以通过展览体验领悟到水印文化所内蕴的“东方智慧”,它既可以非常具体,具体到一个技巧动作、一个精微的局部、一幅画面,但它又是浩大的,直接关涉一个文化领域、一方天地、一个国家行政和外交策略等等,方方面面都可以触碰。“水印千年”实际上是在当代传统性的叙事语境中抒写一个“宇宙观”——从中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整体关系中根本性的和谐,我认为这才是“东方智慧”里面最重要的部分。

 

敬请期待
2018年1月19日

浙江美术馆
即日起至2018年1月18日闭馆布展
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