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通天帖》又名《唐摹王氏一门书翰》卷,为王羲之、王献之及其族人墨迹的唐摹本,共七人十帖。因为武则天命人摹搨,又成于公元697年(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故又名《万岁通天帖》。
它是国家一级文物,被禁止出国(境)展览,上一次公开展出是什么时候?很难确切记起,但距今起码已有十年。
今年,辽博终于特别展出《万岁通天帖》。2018年2月13日-3月4日,展期仅三周,目前还余4 天,是真正的不容错过。
从学术意义上来说,它最接近王羲之真迹,为后人研究东晋书法提供了可靠依据,并能从中看出自晋以下南朝书风的衔接延续,以及在王氏门中书法承传的紧密关系。
《姨母帖》
释文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初月帖》
释文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其中,王羲之的《姨母帖》与《初月帖》更是精中之精——存世屈指可数的王羲之唐摹本中,首推这两件。
“王羲之行草书《姨母帖》,笔势遒劲,行笔峭劲秀丽,古朴中孕育俊健婉美,字体端庄凝重,略有隶书笔意,既有法度,且典雅活泼。其中结字与新体有别,写法近似东晋普遍流行的飞扬纵肆的笔势与字形,属于晋代旧派书法体系,是迄今流传下来的王氏早期墨迹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