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1909年-1993年),现代画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陆俨少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抗日战争期间,陆俨少流寓内地,1946年回归故乡。在此之前,陆俨少的作品大部分是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返乡途径三峡的经历,引发了他的创新意识,开始将以前局部改造传统转换为有意识地建立个人风格。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在此期间,其绘画个性得以发展,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57年'反右'开始,陆俨少先生在会上说了“上海美协不挂中国画,像外国美协”的话,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每天到画院劳动改造。在劳动之余,陆俨少先生抽出时间画些树石稿子,并逐页注上解说。共得200余幅。并于1985年集成出版《山水画课徒画稿》。

松树的画法

金钱松四面出针,不要紧聚在一点,成一黑疙瘩,很不好看。

这是枝干,用粗壮的重笔,松针纤细劲挺,以见轻重变化,免于平板

长松针

短松针

顶年青的松树。

大凡松树到了三十年左右,顶要平了,青年松还要往上长,所以顶不平。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松针下垂。

这两种带柔性的但是也要挺。挺不一定是直。

破笔松

罗汉松

此松干甚粗壮,而松针细挺,以见轻重。

此金钱松针每两笔相并,错落作态,南宋人多为之。

此松针劲挺

雪中松树。

元人有此画法,乃青年松也,故不平顶。

榆树的画法

榆树的点叶画法。

朴树的点叶画法。

这种夹叶,也可染上朱磦或墨赭的颜色。

椿树画法

椿树、槐树、胡桃等树画法。

先画筋后加叶,夹叶也是一样。

柳树的画法

龙爪柳,一名杞柳。

垂柳的一种。

烟柳,春夏之交有些这样的景象。

这两种柳树,也有画好柳丝之后,用汁绿画叶子。也有再在汁绿之上再用石绿破。

树干的画法

古人说树分四岐。就是四面出枝桠的意思,真的树是左右前后都出枝的,切不可像家在书本里的植物标本。

大凡其势左向者,出笔自上而下,右向者反之,然亦有逆笔出者,故亦不可拘于成法。

以下各种树干的画法。

树干要有结构组织,看去不是平扁,要层层转去。

桦树 。桧。柳杉。枫瘿。

松皮皴法不一,而要与松针山石相配合。

枯树的画法

鹿角,椿树一类

蟹爪,是槐树一类。

在粗干上生细枝,现实中有此一种树。画枯树,古人未尽其法,要在冬天落叶之后随时随地经心留意,各种树都有它独特的风格,不妨自己创法,越出古人,其他也就这样。

楝树

银杏

枣树

榆树

白杨,它的枝条向上生长。

乌桕之类。

介子点树法

介字点,在实际树中很多,所以在山水画中用的也较多。

介字点中间也不妨夹几个“个”字,不要画得太清楚,但也不要太糊涂。这夹叶点也可设红黄色。

这也是介字点的一类,不过加长一点。

栗树及麻栎等树的点叶法。

初夏树叶新绿,故用石绿染、汁绿勾。

胡椒点,每点圆形,象胡椒,点时笔锋不要向一面去,在有意无意之间,也要有攒三聚五的组织法。

幼年银杏、乌桕等树的点叶法。

这种三角夹叶画法,用在秋景,可用朱磦、赭黄、粉黄等染色,因为这种树到了秋天,都变成红黄色也。

下垂点画法

这种画法,大致是杨柳以及其他树叶有下垂倾向的变体画法。

下垂点二种,右面的一种画好树干之后,把笔横卧,用侧锋干擦,左面的一种用中锋画。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免费课程学习

美术名家课堂

服务项目:美术视频教学、名家约课、名家直播、美术热点等

官方网站www.msmjkt.com

联系方式:0571-85310917

商务合作:0571-85310901

联系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文化产业大楼2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