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至2019年1月10日,由湖南省博物馆与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风筝不断线——走进吴冠中的绘画世界”展将在湖南省博物馆特展2厅展出。

展览共展出浙江美术馆珍藏的吴冠中先生绘画作品80件,包括速写《云南行》等41件,油画《羊圈》、《眼》、《江南旧梦》等10件,墨彩画《紫禁城》、《竹林》、《老屋》等29件,均从吴冠中及其长子吴可雨先后两次向浙江美术馆捐赠的绘画作品中精选。吴冠中先生始终强调艺术作品的社会普及性,并身体力行,将自己的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机构收藏。


20世纪50~70年代以来,吴冠中先生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因子植入到油画创作之中,运用意象化的表达方式,把油画的本土写意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赋予油画一种具有东方韵味的意境之美,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羊圈 1998年 油布 50×60cm

本次展出的油画作品中最早的一件,是创作于1961年的《女藏民》,服务于实用价值的人像作品,依然融入了吴冠中个人的审美趣味。创作于2009年即吴冠中逝世前一年的《眼》,是他仅有的一件画猫的作品,也是吴冠中生前在客厅中悬挂的唯一一件他本人的作品。浙江美术馆前往吴宅拜访时,吴冠中当即就将画从墙上摘下并捐赠,并说道:“在这只猫的眼睛里,他已经看穿了一切。”

眼 2009年 油布 80×80cm

从20世纪70年代起,吴冠中先生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探索,让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产生交汇与碰撞,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与工具在他手中展现出了现当代的艺术精神,是中国画的历史革新。他的彩墨画完美融合了中国绘画的意境与西方绘画的形式,以半抽象的艺术形态通过点、线、面的交织再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并对应了与此相关的心理感受。东方传统意趣与时代精神相互融通,为观众提供了崭新的审美视角。

本次展出的彩墨画中,既有表现江南水乡一角的《老屋》,也有着眼于广大全局的《紫禁城》等作品。

老屋 2009年 纸本 48.5×83.5cm

紫禁城 2006年 纸本 44.5×48.5cm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吴冠中先生提出了一系列实践主张,讨论了一大批美学问题,是其艺术思想得到蓬勃新生的转折期。本次展出的创作于1978年的《云南行》速写,将云南边陲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用鲜活的笔触记录在画纸上,从中可窥见一位艺术大师善于发现素材、捕捉感受进而摹形、写意、抒情的非凡才情,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及文献史料价值。

云南行(竹楼小院) 1978年 纸本 15×21cm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1947年考取公费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1950年回国并长期执教于高等美术院校,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1年接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文艺最高勋位”,2002年获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

吴冠中先生一生在西方油画与东方水墨画这两个领域内不断探索融合,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理念,强调形式美和现代感,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他还勤于著述,立论鲜辣,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讨论了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等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在美术界影响深远。

先生坚持强调艺术作品的社会普及性,并多次将自己的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机构收藏,充分体现了先生回馈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免费课程学习

美术名家课堂

服务项目:美术视频教学、名家约课、名家直播、美术热点等

官方网站www.msmjkt.com

联系方式:0571-85310917

商务合作:0571-85310901

联系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文化产业大楼2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