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墨梅》

“萃精藏华——钱君匋的艺术品收藏”这些天正在浙江海宁市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开幕。今年是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开馆20周年,故而特举办“萃精藏华——钱君匋的艺术品收藏”展。

钱君匋(1907-1998)浙江桐乡人。原籍浙江海宁,出生于桐乡市贫寒家庭。高小毕业即当乡村小学教师,过了一年,借债到上海艺术师范学校读书,从吴梦非、丰子恺学习西方美术,从刘质平学习西方音乐。后来蒙开明书店创始人章锡琛之邀,到开明书店担任音乐美术编辑。20岁,靠书籍装帧结识了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陈望道、郑振铎、叶圣陶、胡愈之等,后致力于中国绘画、书法、篆刻。

为了学习,他先是搜集珂罗版画册,进而搜求当时的名人手迹。有点经济能力以后,转为追求古代名迹。最早收藏的有徐渭、陈淳、文徵明、张宏、沈周、陈洪绶、仇英等,随后收藏的有龚贤、石涛、华喦、王翚、王原祁、金农、李方膺、郑燮、伊秉绶、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黄士陵、任伯年、虚谷、齐白石等。至上世纪60年代前期,已有古人作品数千件。

钱君匋并不厚古薄今或文人相轻,面对师友及同时代优秀艺术家的作品,钱君匋说他曾四处求索,“一旦求得,再付一些装裱费用就可悬诸室内,时刻观摩,作为学习和借鉴”,诸如于佑任、谭延闿、谭泽闿、马公愚、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沙孟海、张宗祥等人都使他在书画艺术悟进上大有裨益。

对于钱君匋先生长达70年余的收藏之路,其中不乏一些有趣而坎坷的收藏故事。

1955年冬,他得知天津有一批赵之谦印章要卖,和朋友经过北京,不顾五寸厚的雪,急赴天津劝业场,因为价高(好像是2000元)没能谈成。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协商,年底回到上海后,终于谈成(1500元)。先生知道结果后,尽管印章还没到手,已经是欣喜若狂,酒量陡增,痛饮了5斤花雕。后来挑出6件赝品,这一批共收藏了105件赵之谦原印。

钱君匋先生于篆刻,对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情有独钟,至上世纪60年代初,共收得赵之谦印100多件、黄士陵印159件、吴昌硕印200件,而且取三人的别号(无闷赵之谦、倦叟黄士陵、苦铁吴昌硕)为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无倦苦斋”。他特喜欢华喦(新罗),为了筹集巨款,忍痛卖掉了查士标、吴昌硕、徐悲鸿的作品,还用尽了历年的积蓄。后来积多年所得,终于收得华喦书画册页百多幅,为书斋命名“新罗山馆”、“抱华精舍”。

钱君匋先生先生也对金农的作品爱不释手。曾有中介携金农花卉册页5开,每开索价50元,先生见是真迹,不还价就买了。不几天,中介又携来4开,原本是同一册,但这次索价每开100元,不能还价,先生只好再买。过后,又有藏家邀先生去他家看画,其中有1开金农水墨梅花,正是那本册子的最后1开,可是索价150元。无奈,钱君匋先生还是买了。

钱君匋先生视艺术为“第二母亲”,他曾真诚地说:“艺术哺育了我,我也有义务为艺术的发展尽一点人子的微力。”他一生以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奖掖后学,不遗余力。晚年将自己毕生节衣缩食所得的收藏无偿捐献给故乡。1985年,经过认真考虑,全家同意,钱君匋先生决定将4000余件珍藏捐献给桐乡人民,其中,一级藏品十几件,桐乡市政府因此新建了君陶艺术院。

而1996年,钱君匋先生把自己最后收藏的明、清、近现代书画、文物以及自己创作的书画篆刻精品共千余件全部捐赠给故乡海宁,海宁市人民政府特为此建造以钱君匋先生名字命名的艺术研究馆。1998年钱君匋艺术研究馆正式对外开放。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免费课程学习

美术名家课堂

服务项目:美术视频教学、名家约课、名家直播、美术热点等

官方网站www.msmjkt.com

联系方式:0571-85310917

商务合作:0571-85310901

联系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文化产业大楼2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