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明先生是中国浙派人物画的新一代的领军者。”这是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对他的评断,而中国美院美术史论系教授范景中也曾说,“在我读书的时候,吴山明先生的作品就是许多青年学子的习画典范。他的作品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体正、气长、格清”。
笔意追踪,墨韵淳化,环环相蕴,层层生发。吴山明的宿墨出神入化,笔墨生发妙趣灵动,既动若脱兔,又转合默契,“经历了‘山花灿烂’,方知‘骨法用笔’内涵”。没想到,早已功成名就的吴山明居然在古稀的年纪,再次求变,他将残墨融入瓷面,将笔墨之趣活用,尊重釉料、瓷土与火的特性,巧妙而智性地将绘事与青瓷相连,清风拂面的瓷面上,吴式风貌浑然天成,又与纸本作品颇有差异,看似偶成的肌理、墨块与走笔之间的生动转换,在延续宿墨与逸笔传奇的同时,又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而这股生命气息,不仅为绘事带来一股青气,也为青瓷这一古老瓷种带来新鲜的可能,实乃双赢。
2016年12月10日,“水秀山青——吴山明青瓷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馆开幕,“吴山明老师青瓷绘画展的举办,我想可能是青瓷艺术史上关于青瓷绘画的首次个展。”中国美术学院副书记刘正认为这次的展览“无言地回答了今天陶瓷绘画当中的诸多焦点问题,对当代的陶瓷绘画有推动作用。”展览共展出吴山明80余件青瓷绘画艺术作品,分为“水秀”、“山青”两大个板块,“水”和“秀”寓意为“水墨”和“色彩”,“山”和“青”寓意“山明先生艺术的高度”与“青瓷艺术”,山明先生耕耘其中,并架接起“水墨”、“色彩”与“青瓷”之间的桥梁,这是吴山明先生在当代艺术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总体实践,它的影响所及不仅仅在青瓷艺术和工艺美术界,同时也将反躬并促进当代中国画探索的新的发展。
“水秀山青——吴山明青瓷绘画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水秀山青——吴山明青瓷绘画艺术展”展览现场
古稀之年的别开生面
20世纪后叶,受景德镇陶瓷界朋友们的盛邀,吴山明担任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工艺大师协会名誉主席一职,并开始准备画瓷,后因手部摔伤而暂未成行。“但是画瓷的情结一直留在心中。”
种子埋下,必将生根发芽。吴山明和夫人高晔、儿子吴杨等随后便一直沉浸在绘瓷的世界里。初期必少不了失败,“青瓷绘画毕竟缺乏经验,现实中可以参照的东西也少之又少,即便偶有游学者玩画留下一些即兴之作,也与我们的想象以及所追寻的愿景相距悬殊。”2008年,雄心壮志的吴山明计划创作100个青瓷画作品,没想到因为对材料和烧制的不熟悉,成品几乎没有让他满意的,不是爆釉就是色彩不对,一度让他丧失信心。但韧性甚强的吴山明没有放弃,反复探索,逐渐找到了青瓷上用色和烧制的一些规律。再次创作的百件作品里,青瓷照样生辉,笔墨也跃然瓷上。“有一些釉变甚至出乎意料地精彩,那些发光的淡彩比宣纸上效果更美。”
江南月(细节)
黔南幺妹(细节)
天都峰(细节)
2009年,在龙泉市政府与陶瓷工艺大师们的共同推进下,中国青瓷成功地申报成为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前后,吴山明及家人多次前往龙泉,开始了反复试验、上下求索的过程。“我们参考前人的星点经验,结合自己曾在景德镇白瓷上作画的一些案例,边实践边积累,从大量的失败和成功中逐渐步入堂奥。”
这段历经数年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此时回顾,吴山明只是简单笑言,“烧坏了很多瓷器”。那时候,将青瓷烧成黑瓷,失釉、跳釉、破裂等等是常态。只不过艰难经历都会因青瓷上出现新奇境而淡去。“尤其当青瓷上出现精彩的窑变状态,甚至有胜于宣纸上国画的某些感觉时,会让人极度兴奋。我们常会为自己能为晶美的青瓷艺术做出锦上添花的探索与贡献而深感欣慰。”
吴山明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曾经联手制作了一件龙泉青瓷精品《田趣》,三只鲜活的小鸡跃然瓷上,充满生活气息,构图优美,画意生动。吴山明将它捐赠龙泉青瓷博物馆,市委书记赵建林为吴山明颁发了收藏证书。
在吴山明看来,青瓷与绘画艺术合作成功的关键,是书画入瓷要拿捏准“度”。青瓷工艺大师与会画瓷的画家结合历史上比较少,龙泉青瓷的烧造,乃至绘画,一般都是由青瓷艺术家自己进行造型设计并烧造完成,这是由龙泉青瓷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决定的。与青花、景泰蓝、五彩等不同,青瓷瓷质精美、釉色润泽如玉,在瓷器史上闻名中外并经久不衰恰恰是因为它的本色美,不适合画很多花样,过多的装饰可能会破坏这种美。“我很希望能把我在纸上的风格移植到青瓷上。如果我去画瓷面的效果,能把我自己在纸面所形成的个人绘画语言与风格移植过去的话,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如今,他已基本把握中国画在青瓷上绘画的艺术规律,一个习惯在宣纸上挥洒丹青的人,将青瓷作载体,形成中国画的又一次精彩嫁接,实现了工艺美与绘画美的有机融合。“观赏吴山明先生的绘画青瓷,感觉线条洒脱、墨色清雅、造型精准,呈现内敛凝重、朗骏沉稳的鲜明风格。正所谓:水墨淋漓,瓷化为五彩斑斓。”龙泉市委书记蔡晓春对吴山明的青瓷绘画作品赞赏有加。
荷
款识:乙未 吴山明画
年代:2015 年
印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 41.5cmx21.5cmx5cm
祖师达摩
款识:乙未 山明沐手敬绘
年代:2015 年
印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1cmx32cmx18.5cm
祖师达摩(细节)
祈福
款识:癸巳年 山明
年代:2013 年
印鉴:吴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7cm
黔南之花
款识:癸巳年 吴山明画
年代:2013 年
印鉴:吴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7cm
高原园丁
款识:壬辰年 山明
年代:2012 年
印鉴: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7.5cm
他的青瓷绘画中,隐藏着一个大世界
在瓷釉面作画,不仅缺乏宣纸与水墨之间天生的晕染关系,而且因为器形多直立,绘制时的颜料很难在瓷釉面保持太长时间,因为重力的原因,总是很快要向下流,因为在运笔和着色的过程中有很多独特的技巧,与纸面绘制基本算是两回事。另外,瓷器的最终成型还需要经过窑火的煅烧,这个过程中又充满变数,不仅最终效果不能完全由创作者把控,而且能否成功出窑同样要看天意,尤其是青瓷,它的烧成率在所有瓷器中原本就为倒数。
种种限制,造成青瓷上绘画成为一个极少有人愿意涉猎之地。
为何在古稀之年,吴山明还要冒险尝试这并不易于开垦的土地?
“我觉得他是出于对浙江文化对龙泉文化的喜爱,出于对古青瓷的钟爱以及对古青瓷文化的敬仰。现今,有无数的艺术家奔着白瓷,奔着景德镇而去,却很少会来到龙泉, 对龙泉青瓷进行绘画尝试。吴老师多年的执着与努力,无数次的尝试,终于在青瓷绘面上有所突破,他将绘画技法、构图和龙泉青瓷的器形、釉色结合得恰到好处,殊为难得。”浙江省文联副主席马锋辉说。
而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则从更多的维度进行了解读:他的国画人物突破百年人物刻画格局,自成一体而蔚为大观。然而我也注意到他创立此风之后继续发展之难。此时,水渍法和宿墨水化因材料带来的局限,山明先生也认为追求的浑然一体的“虚”的意境,在宣纸和笔墨面前仍有可继续探寻的空间。吴山明在青瓷绘画里的探索与营造,不仅完成了他在宣纸上某些所不曾有的意境期待,也是青瓷千年自产生以来所不曾有过的与书写性绘画结合,“我想,这不仅是中国绘画的一次有意义的新探索,也是青瓷的一次巨大革新。”
吴山明的青瓷绘画,绝非单纯的“将青瓷视为纸面用模仿中国画的方式画画”,而是创造性地将青花瓷中秞变的特色引入青瓷之中。“我们要让青瓷在充分体现秞质美的同时,也要克服其因瓷面太厚对绘画所产生的雾里看花的困境,要将隔着厚玻璃看花的互碍转变为互惠,形成瓷质秞彩的互衬与交融,以开辟瓷青彩明的又一种特色。”他还希望有志于进行陶瓷绘画探索的艺术家从元代以后的青花瓷画的成果中汲取启示,“其绘画尽管层面上存在于民间状态,但它随性、自由、富有装饰趣味,没有刻意去将瓷面当作宣纸来追求中国画的效果,而保留了民间绘画的自然特性,让绘制中的笔意、笔法、笔趣在熟能生巧中抒发,通过烧瓷的高温秞变又将所绘之瓷彩产生第二次的韵化而形成新的画面,这是色与瓷在火中交融并得到新的洗礼,这其中有绘画者的企划与预计,又有因窑火而产生的美的升华。两者的结合也是陶瓷绘画的鲜活性所在。”
作为一个在纸面绘画上已经产生成果的画家,吴山明愿意为青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吸引我的除了青瓷瓷质之美之外,还有我对青瓷秞彩变化莫测之门进行探索的好奇。”
卓玛
款识:乙未 吴山明画
年代:2015 年
印鉴:明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6cm
春之曲
款识:癸巳 山明
年代:2013 年
印鉴:吴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7cm
晨作
款识:山明画 癸巳秋
年代:2013 年
印鉴:山
尺寸:47cm
苗童
款识:乙未 吴山明画
年代:2015 年
印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50cm
昆仑少女
款识:甲午 山明画
年代:2014 年
印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2cm
传道
款识:癸巳年 吴山明画
年代:2013 年
印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6.5cm
草原能人
款识:壬辰年 山明画
年代:2012 年
印鉴: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7.5cm
天山雪莲
款识:壬辰年 山明画
年代:2012 年
印鉴:吴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7.5cm
青瓷绘画展史上头一遭
文人均爱瓷,吴山明不例外。但诸多瓷器品类里,他独爱青瓷。
一件件青瓷精品如冰似玉,或如春山脉脉,或似秋水盈盈,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认为龙泉青瓷釉色秀润,造型简约雅正,上手舒适得体,其“静气”和“韵味”最能够体现中国艺术雅正高华的君子之风。
国人亦尚青。刘正曾在《释青》一文里描绘过龙泉釉色谱系中的无数种“青”。青瓷之“青”,正是从土地中攫取物华经烈火焠烧以应青天之象。
如果说,不同品类的青瓷构建了一个被提纯、被净化的世界,那么吴山明的青瓷绘画则更为鲜活,通过艺术家在形、色、情等方面的融入,为青瓷在新时代发展中呈现一种新方向。
吴山明的陶瓷绘画,对陶瓷材料之美的敏锐感受和捕捉是让人记忆深刻的。他充分发挥了青釉的特色和优势,巧妙地使用艳黑料和青花料,同时薄施釉彩,极大丰富了青瓷艺术的表现语言。而瓷画上犹如“屋漏痕”似的线条,斑驳纵横,与釉互融,加上与人物、花鸟、草虫等多元题材的共融,可谓举画意、诗意与瓷意于一体的集大成之作。
此外,吴山明也十分善于利用器形之美。“吴老师每每利用器形的不同,巧妙地将一幅幅人物与花鸟作品表现在光洁无瑕的青瓷上面。这种将平面的绘画移植到立体器物之上的尝试,既要考虑画面与器形的有机结合,又要兼顾观看者在不同视角立体的审视,还要提前预见烧制后最终的效果,难度远胜于平常在宣纸上作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常青如此说。
从现有的陶瓷器物分析,中国古代陶瓷绘画基本上是陶瓷艺匠所为,文人士大夫极少参与。但在中国陶瓷史上,文人士大夫的每次介入,都成就了陶瓷艺术史上的精彩篇章。如著名的北宋汝窑瓷器,据传即是徽宗及其士大夫直接指导的结果。又如清代画家陈曼生与紫砂艺人杨彭年的合作,也成为一段佳话,直接催生出了“曼生壶”这样的名品。陶瓷史上,文人艺术家对陶瓷艺术的正面影响的力量不容小觑。正如日本著名民艺学者柳宗悦先生所说:“民艺的发展,需要学者的引领。”
中国陶瓷绘画创作,特别是受学院教育的陶瓷艺术家和文人画家从事陶瓷绘画创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高潮。不少画家也经常客串陶瓷绘画,如林风眠、潘天寿、关良、唐云、陆俨少等,都留下了精彩的陶瓷绘画作品。改革开放后,学院教授和文人艺术家大规模参加陶瓷绘画创作,虽然这些艺术家大多是以客串的形式介入,但不同的行业视野,使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产区的陶瓷画家产生了强大的视野拓展和行业认知的力量。在这些艺术家中,吴山明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将自己在宣纸上的成就,嫁接到龙泉青瓷上,生成了另一种湿漉漉的新鲜。” 作家杜文和“横空出世”来形容吴山明的青瓷画作。
披云山下,炉火纯青。吴山明将洒脱的线条、清雅的墨色、精准的造型和自己六十年的艺术功力赋予青瓷釉面,水墨淋漓,瓷化斑斓,在获得笔触艺术的充分理解之后,吴山明的纸上的成就,又转变为瓷上的自信。
浣纱女
款识:为西施写照 癸巳 吴山明画
年代:2013 年
印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47cm
梦笔生花
款识:甲午 吴山明画
年代:2014 年
印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28.5cmx26.5cmx12cm
乾坤清气
款识:壬辰初夏 山明画
年代:2012 年
印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 36cmx22cmx12cm
春水池塘
款识:癸巳年 山明画 西溪小景
年代:2013 年
印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 30cmx22cmx18cm
春之曲
款识:壬辰年 山明画
年代:2012 年
印鉴: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34.5cmx20cmx8cm
大鱼
款识:甲午 山明画
年代:2014 年
印鉴:山
底款:延陵山房
尺寸:27cmx21cmx10.5cm
(文中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原文链接: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