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日,陈振濂教授出席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受聘全国高校美术教指委副主任。并在第三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发表主旨发言。
一,教指委成立大会,受聘副主任。
二,在中国艺术教育论坛上主旨发言。
转自会议报道(记者釆写)
美术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陈振濂教授作主旨发言
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陈振濂教授从其较早开展的书法篆刻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该专业的构建思路和方法梳理,强调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强调专业教师本科教育背景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中国传统元素和中国符号来构建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的可能性。
《主旨发言要点》
1、美术(视觉艺术)一直担任着近代社会文化思潮之变迀的先锋角色。
2、本次论坛主题是“中国艺术教育自主体系新构建”。但什么是“自主体系”?可以有多种思考的角度。
3、近百年中国美术教育主要是采用西方引进模式,是“西学东渐”的直接结果。比如画石膏、素描、色彩、静物写生、人体速写、透视、解剖,它决定了我们造型能力的优劣高下,成为最主要的途径。必须承认:这一西方式美术教育体系百年以来卓有成效,培养了大批一流美术家。
4、百年之后,应该有一种“新时代”的学术反省。已有的成就毋需置疑。但百年六七代人相沿袭之后形成的思想惰性,迫使我们探索、寻觅与尝试开拓:还有没有彰显更“自主”的可能性?
5、就造型而言,依托于“汉字”书写、中国画、书法篆刻的传统艺术形式,它的稳定的造型和抽象结构,可否也成为一种更“中国特色”的造型训练方法?形成一种21世纪的新的造型元素和构建“内核”,成为一种“自主”的新立场?
6、强调当下美术教育的中国特色,不是旨在反对原有的素描石膏速写写生的模式,因为它已经转换成为我们非常熟悉的近代史传统了。当然应该坚持。但也应该尝试新的探索。能否找到一种与既有西方美术教育并行的、新的(可能是实验性的)中国美术教育系统设计?
7、以开放接纳而不排斥异己的心态,适当强调“中国特色”一一包括中国符号、中国造型、中国视觉、中国构成,从而与已有的近代中国百年美术学校的“西学”模式兼容并蓄,错位发展;但绝不互相取代而是各行其是各显所长,有无可能在新的百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中国特色”的“自主”的新的美术教育办学模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免费课程学习
美术名家课堂
服务项目:美术视频教学、名家约课、名家直播、美术热点等
官方网站:www.msmjkt.com
联系方式:0571-85310917
商务合作:0571-85310901
联系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文化产业大楼2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