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艺术基金·浙江大学“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学习班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行开班仪式。

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学术指导、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陈振濂教授作开班学习动员讲话。他提纲挈领地讲解了书法评论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就书法评论的方法论、逻辑与思辨的展开等问题谈了若干意见。

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副主任金晓明研究员作了书法评论人才培养计划和第一阶段集中学习课程介绍。他希望学员们在浙江大学一个多月的集中学习期间能够转换角色,发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在实践中逐步提升书法评论能力,不断推出高质量评论成果。教师代表、学习班班主任林如副教授对该项目学习的相关事务作进一步讲解。学员代表张俊东、吴彦颐分别发言,从历史与现实、使命与担当、学习和实践等问题谈了感想,并代表全体学员对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和浙江大学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加学习的50位学员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80%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博士学位,近半数具有高级职称,三分之二为高校书法专业教师,此外还有少数省市书协专职人员、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研究人员,不少学员曾在国家级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上入选、获奖,是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对传统文化有较好认识,对书法理论研究、书法评论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优秀学员队伍。

此次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项目由陈振濂教授担任学术总主持,王杰教授、黄厚明教授、金晓明研究员分别担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理论、书法评论三个版块的学术主持。参加授课的有浙江大学艺术等相关专业教师陈振濂、王杰、黄厚明、金晓明、汪永江、卢旭东、林如,以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专家、学者庞井君、朱培尔、方爱龙、刘宗超、王伟林、姜寿田、张波、杨勇、朱中原等。据悉,整个书法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集中学习阶段,自7月20日至8月19日止;第二阶段,为个人研究与评论实践阶段,自8月20日至10月20日止;第三阶段,为研讨交流阶段,将于今年11月举办“2019中国书法评论杭州论坛暨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学术研讨会”。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专题》《艺术理论专题》《书法学专题》《书法评论的理论与实践专题》。主要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解读、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文艺评论、中国艺术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文艺评论基本原则和要求、书法的文化意义、书法评论范畴、书法评论方法论、书法评论实践等。

当代书法发展研究是当下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目前的书法研究中,书法评论仍较为薄弱,评论人才比较缺乏。通过系统学习、研讨和评论实践,主办方希望学员们能以多维的视野审视书法的历史和意义,关注当代书法发展进程,关注书法家及其作品,能够对繁纷复杂的书法现象进行思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让书法评论能够逐渐成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把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书法的当代发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