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隋有咫尺千里的《游春图》,唐有态浓意远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而在宋人的笔下,春景少了一份马背上的“踏青游冶”,更多的是对春花烂漫、春溪水族、湖山春晓等日常春景的细致观察与真切描绘。
在这个特殊的春日里,带大家在咫尺方寸间览尽“树绕村庄,水满陂塘”,于花叶偃仰中感受“春风十里柔情。
《海棠蛱蝶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首出自《诗经》的诗句记载着关于春景最早的描写。而对于现存最早的描绘春景的绢本绘画,则要到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游春图》,图绘江南早春二月,树叶吐绿,桃杏争芳。一水自左上流下中间,水面宽阔,微波皱起,有游艇轻泛。两岸游人三两成群,沿途观赏春景,或步行伫立,或主骑马而仆随后。小桥连岸,坡后有农舍,而山谷中则寺庙隐现。
画家运用细而有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人物虽然小如豆粒,但一丝不苟,形态毕现。山石树木只用线条画出,可以看到行笔的轻重、粗细、顿挫、转折的变化,但尚未见到唐代以后绘画中出现的皴擦技法。作品的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建筑物和人物、马匹间以红、白诸色,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亮丽的色彩亦更好地衬托出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天气息。
唐代最著名的关于春景“踏青游冶”的传世画作要数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此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及至宋代,与春景有关的诗词和绘画层见迭出。如宋代诗人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诗词不慌不忙又意趣自出,可以说写尽了春景所有的美好。而对于春景的描绘,宋人的画笔同样严谨细致而又真实自然。如在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中,描绘“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梅石溪凫图》;晕染工细而又形象生动的《晴春蝶戏图》;成功渲染出无形醉人春风的《海棠蛱蝶图页》;巧妙地暗示出流水的动势以及春水的清洌透明感的《春溪水族图页》,体现宋代册页画小中见大风貌的《碧桃图页》等。
在“春水初生,春林初盛”之际,特此整理、解读故宫博物院藏描绘春景的宋画作品,带大家在咫尺方寸间览尽“树绕村庄,水满陂塘”,于花叶偃仰中感受“春风十里柔情”。
《梅石溪凫图》
《梅石溪凫图》,南宋,马远作,绢本,设色
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的对比。倒垂曲折的枝条是马远特有的画法,故有“拖枝马远”之称。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是全图的点睛之笔,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无限生趣,跃然绢素。
《晴春蝶戏图》
《晴春蝶戏图》,宋,纨扇页,绢本,设色
图中绘体态雍容华丽的凤蝶、娇小素净的粉蝶等蛱蝶15只和胡蜂1只,或平展双翼,或振翅飞舞,在明媚的春光下宛若俏丽的花团漫天绽放,形象生动地体现出“蝶戏”的创作主题。在蜂、蝶的塑造上,勾勒与渲染浑然一体,先以极细而淡的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再“随类赋彩”,或以粉白、土黄多层积色,或在墨线中填重彩,晕染工细而色泽丰富,展现出蛱蝶翅翼的绚烂之美。
《春溪水族图》
《春溪水族图》,宋,绢本,设色
此图是现存宋画中游鱼类题材画的一幅佳作。春暖花开,群鱼戏藻。鲢鱼摆尾漫游,鲶鱼回身在后,鳜鱼则迎头向上,隐喻了“连年有贵”的吉祥含义。画家通过鱼儿欢快游动时自由弯转的体态和藻类植物在游鱼冲击下漂浮不定的形状,巧妙地暗示出流水的动势以及春水的清洌透明感。3尾大鱼均施以工笔重彩,用笔沉稳工致,片片鱼鳞描绘得一丝不苟;而衬景的小鱼、小虾和水藻则纯用没骨法渍染,将鱼虾的灵动和水藻的轻盈表现得恰到好处。
《海棠蛱蝶图》
《海棠蛱蝶图》,宋,绢本,设色
图绘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画家着重表现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动感瞬间,花朵偃仰向背,叶片翻卷辗转,枝干呈“S”形的曲张之态,通过描绘有形的花叶,成功地渲染出了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图中花瓣先以墨笔双勾轮廓线,中锋行笔,线条圆润流畅。然后在花瓣外侧上部略点胭脂红,旋即以清水将色彩晕染开,最后罩上一层白粉,为海棠花亮丽的色调增添了几多妩媚的意韵。叶片用工整的双勾填色笔法表现,作者根据叶片受光照程度的不同而填染以石绿、墨赭等颜色,从而充分表露出叶片“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美感,显示出画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写实功底。
《白蔷薇图》
《白蔷薇图》,南宋,马远绘,绢本,设色
画中的白蔷薇花朵硕大,枝叶繁茂,光彩夺目。画家以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貌。
《碧桃图》
《碧桃图》,宋,纨扇页,绢本,设色
图中盛开的碧桃红白相映,枝叶扶疏,娇柔妩媚。虽然画面上仅绘桃花两枝,但它的繁花簇簇、苞蕾盈枝则透露出浓郁的春意。花瓣用多变的细线条勾描后再以白粉或粉红色多层晕染,嫩叶用细红线勾轮廓和叶筋,然后填以花青和汁绿。整幅画面赋色淡雅,自然生动,体现了宋代册页画小中见大的风貌。
《层楼春眺图》
《层楼春眺图》,宋,绢本,设色
此图崇楼纯以细笔勾勒,玲珑空透,远山春意烂漫,却在明丽中带有淡淡的清寂。层楼上一妇人携侍女凭栏远眺碧波中的归帆,虽然描绘的主体是没有生命的建筑物,但整幅画面却分明透露出一丝“春怨”的气息,表现出南宋楼阁画家在借物言情方面的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