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话题,一直是“两会”上备受关注的热点。连日来,记者旁听太原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体育、文化艺术分组讨论会,“美育”成为今年政协委员们提出的新热词。这些教育、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们认为,“德智体美劳”现在人们只注重“智”,美育在中小学教育里严重缺失。他们提出,美育是更加均衡的教育,教育界应注重考虑美育的问题。

  “应试教育”导致美育被忽视

  “不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只会应付考试的人,美育是以育人为主,美育更是一个均衡的教育。”“应试教育要真正地做‘减法’,素质教育要科学地做‘加法’”……3月25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体育、文化艺术分组讨论会上,众多政协委员就教育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话题聚焦在了如何科学地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其中,美育教育成为大家的共识。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原市政协委员、太原市进山中学校长吴裕民认为,美育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太原市政协委员、中北大学艺术系主任刘俊斌介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太原市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仅涉及音乐(唱歌)和美术(图画),有时还被挤占或根本不开课,达不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艺术教育效果微弱,只体现在学生档案中的优良评定中,实际学到的东西浅显、粗糙、未得到真正实践,不深入人心,失去艺术教育的意义。”刘俊斌说。

  几位政协委员表示,加强美育,面临很多现实障碍,比如师资、器材、课程有待完善等。但他们认为,最大的难点,还在于教育观念需要转变。事实上,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不是没有给美育留下位置,无论哪一代的中小学生,课程表上都少不了音乐课、美术课等美育课程。然而在“分数定前程”的考试取向下,“德智体美劳”中“智”被过分突出,德、美、体、劳则遭到一定程度的忽视,很多学校到了高中阶段几乎不再安排美术课和音乐课。

  用美育滋润青少年人生观

  “美育教育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美术家、音乐家、艺术家,主要是通过基础学习,提升审美能力。如果青少年对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基础的审美都不懂,谈何素质提升?”太原市政协委员、太原舞蹈团团长、太原市话剧团团长韩林说。近几年,他们的“话剧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等活动,一直在助力太原的青少年美育教育。

  “目前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存在太多功利化的东西。美育是对心灵的教育,通过美育让孩子们认识美、感受美、触碰美,而艺术则是发自内心的。”韩林强调,美育教育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美育的教育不是三五天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艺术的熏陶与心灵的美化也不只是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之中,更是时间的问题,美育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太原市政协委员、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主任赵学昌认为,如何让青少年来欣赏美并且珍惜美,考验着每一个美育工作者的功力。几位政协委员在讨论中表示,对于美育,在普及程度上还是有相当程度的困难的,不同年龄段、不同出生环境背景的孩子们,如何能够让他们感知美、触碰美、欣赏美、珍惜美,并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融入美,练就他们的审美观与审美思想,这也是美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教育的第一位首先是育人,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知道应付考试的人,所以应该秉承着全面、均衡的教育理念。”太原市政协委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黄布选认为,美育教育应该让所有的孩子都会欣赏美、感受美,使他们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美育需要形成紧密的精神合力

  “美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紧密的精神合力。”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大学附中校办主任董文萍认为,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优美生态,是政府提升国民心灵文明程度的重任,必将有效促进学校美育。家庭更需要为学校实施美育创造必要的“微环境”。家庭是学校美育的基本起点和补充。落实美育就是重新审视世界、品味生活并且创造新美。

  刘俊斌认为,中小学开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我国南方有所民办大学,要求每个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确实有远见卓识。”刘俊斌建议,太原市应全面开设中小学艺术课程,可参照上海、深圳等地区开展优质课评比大赛,定期评选艺术类优秀教师。同时,在校内组建成规模的乐团,实施艺术社团“阶梯”管理机制,以普及促拔尖,以拔尖带普及。此外,还可以使艺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其他课程融合。

  “中小学艺术类师资的缺失,是未能开设艺术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刘俊斌说,现行教育体制未能开设艺术课程的理由是学校需要人才,而大中专毕业生需要更多实习、见习择业选择的机会。“逐步设置高校推荐考核依据和标准,推荐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引入中小学艺术课堂。这样,中小学既不用增加过多开支,又可以有一群朝气、亲和力强的专业团体任教、辅助我们课堂开展有针对性、因材施教的艺术课程。”刘俊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