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话题,一直是“两会”上备受关注的热点。连日来,记者旁听太原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体育、文化艺术分组讨论会,“美育”成为今年政协委员们提出的新热词。这些教育、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们认为,“德智体美劳”现在人们只注重“智”,美育在中小学教育里严重缺失。他们提出,美育是更加均衡的教育,教育界应注重考虑...
    童中焘,1939年出生于浙江省鄞县。196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原浙江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为陆俨少的助教,后任中国画系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基金会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应邀参加浙江省十大画家首都展。擅长山水画,林无静...
  这个周末,艺术家潘公凯颇为忙碌。“坐忘之舟:潘公凯装置作品展”与“会通之界:潘公凯作品展”分别在上海龙美术馆和苏州博物馆开展,这两大展览与2016年底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的“笔墨·求索:潘公凯水墨艺术展”共同勾勒出潘公凯艺术创作的路径与轮廓。坐忘之舟:“错构”理论个案演示2017年3月24...
   “吴山明先生是中国浙派人物画的新一代的领军者。”这是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对他的评断,而中国美院美术史论系教授范景中也曾说,“在我读书的时候,吴山明先生的作品就是许多青年学子的习画典范。他的作品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体正、气长、格清”。笔意追踪,墨韵淳化,环环相蕴,层层生发。吴山明的宿墨出神入化...
  近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童中焘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平、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张雨婷就中国画笔墨问题进行了讨论。“笔墨当随时代”还是“笔墨当随古代”?笔墨之外的第三要素是什么?“水墨画”与“中国画”的争议......现将此次论艺谈话整理成稿,集中归纳为三大问题,以飨读者。笔墨当随何代好笔墨...
  这几天,第二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宁波博物馆一楼东西展厅展出,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先生昨日现身开幕式,并现场作印学专题讲座,主讲篆刻艺术创新路径,还亲手为沙孟海书学院印学研究所揭牌。活动间隙,记者采访了陈振濂。谈恩师:“偏师独出殊英雄”,好的篆刻家不追赶时尚潮流陈振濂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