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历史上,他以“强其骨”“一味霸悍”的雄强气概,独辟途径,刚健为宗,立奇达和,以“不入时”的抗争,铸就了一种使人惊动的大力和大和谐,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就是潘天寿。

潘天寿认为,艺术必须有独特的风格,否则最终沦为平庸之辈。他把民族绘画提升到关乎民族、国家生存发展和民族精神振兴的重要高度,并终其一生为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潘天寿 光华旦旦图 1964年 潘天寿纪念馆

潘天寿在风格上和吴、齐、黄的差异,并无超出传统材料工具、表现方式和审美趣味这个统一的大圈。因此,他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依然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性。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

鹰石山花 设色纸本 潘天寿(27945万元,2015年中国嘉德春拍)

“极高明而道中庸”,和做人是一样的。极高明,就是有理想有标准,但要从具体的里面透出来,这就很难。而这正是潘先生所讲的“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每登攀一层,就理解一层。潘先生就是站在最高峰,看世界,看中国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潘天寿 小龙湫一截图 1960年 潘天寿纪念馆

潘天寿的画雄浑、奇特、富有创造性,给人以新鲜感,这都和他的“造险”与“破险”的艺术表现有着重要的关系。在绘画的构图问题上,他认为“灵活之平衡,须先求其不平衡,再求其平衡”。

潘天寿 泰山图 1964年 潘天寿纪念馆

潘天寿自己却说:“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可见他对自己的定位和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看重。潘天寿是现代中国画大师,可是他几乎是自学成才。他在家乡读完初小后,进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是普师学生,并不是图画手工专修科的。他后来走上中国画的道路,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受“一师”浓郁的艺术氛围的影响。‘’

竹石栖禽 指墨 潘天寿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具有大胆的创新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

西湖荷塘 指墨 潘天寿 1955年作(1207.5万元,2011年北京诚轩秋拍)

潘天寿说,“中国人从事中国画,如一意摹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为一笨子孙。”浦子认为,一个人的作为,可以成为文化现象,那就是潘天寿。他捍卫民族传统,发展民族艺术,呼唤重树人文精神,展现出鲜明的文化自信、中国气派。 

山花烂漫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潘天寿

竹石双禽 指墨 1953年作 潘天寿

神憩图 水墨纸本 1960年作 (1035万元,2011年西泠印社春拍)